——境外開展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綜述
倪光輝 胡家升
2025年09月13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初秋的風,攜著一則訊息翻山越海,輕輕叩動了境外華僑華人的心扉。
8月29日,國務院印發通知公布第四批34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其中包括4處境外抗戰紀念設施。這一刻,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為之動容、為之振奮。
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許多華僑華人相聚在境外的抗戰紀念設施,開展紀念活動,深切緬懷抗日英烈和遇難同胞,講好抗戰故事,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正能量。
銘記歷史
8月7日,緬甸密支那市郊,碧空如洗。中國駐曼德勒總領事館組織密支那雲南同鄉會聯合密支那全體僑團僑社代表、中資企業代表、育成學校全體教師及學生代表共200余人,來到中國遠征軍紀念碑前,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英勇獻身的中國遠征軍將士默哀。
20世紀40年代,應英國政府請求,中國派出遠征軍赴緬對日作戰,牽制和消滅了大量日軍,對亞洲太平洋戰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抗戰勝利80周年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在當年遠征軍將士浴血奮戰的土地上舉行紀念活動,意義重大。這不僅是對歷史的深切緬懷,更是對偉大抗戰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密支那雲南同鄉會理事長劉本統說。
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拉包爾,有一處中國抗戰將士和遇難同胞陵園。二戰期間,先后有1600余名中國戰俘被運送至拉包爾成為勞工,600余名中國抗戰將士和同胞長眠於此,其中就有部分屬於在淞滬會戰期間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
8月17日,由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外交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組成的代表團來到拉包爾。
“我們前來祭掃,緬懷先烈,是為了更好地銘記歷史,凝聚開創未來的奮進力量。”代表團成員感慨道。
在香港西貢斬竹灣的海岸邊,一座以步槍為造型的紀念碑格外醒目,碑座上刻有碑文,講述著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抗擊日軍侵略的事跡。抗戰期間,港九獨立大隊在西貢成立,不少西貢居民投身抗日活動,千余名隊員無畏無懼、與敵周旋。
8月30日,香港特區政府在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園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將在抗戰遺址加設紀念牌匾及史實資訊等,讓市民更全面認識抗戰歷史和抗戰勝利的重大意義。
珍愛和平
8月14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南僑機工紀念公園、南僑機工紀念館揭幕儀式現場,各界人士和當地民眾冒雨向紀念公園中的雪蘭莪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獻上花圈和鮮花。
公園裡,庄嚴的雪蘭莪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靜靜矗立,它的后方是一面弧形延伸的紀念牆,牆上鐫刻著3000余個南洋華僑機工的名字。
“外公朱鬆勝就是一名南洋華僑機工,當年他虛報年齡回國支援抗戰,頂著敵機的狂轟濫炸,駕車行駛在滇緬公路上。”來自廣西南寧的梁衡指著紀念牆上外公的名字說,“和平來之不易,我們必須珍惜!”
1939年起,在愛國僑領陳嘉庚的號召下,先后有3000余名南僑機工回國支援抗戰,在滇緬公路上駕駛卡車搶運軍需物資、搶修運輸車輛,保障了“抗戰生命線”。他們中有教師、醫生、商人、工程師,其中不乏家境殷實者。據統計,1000余名南僑機工獻出了寶貴生命,平均每公裡犧牲一人,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揭幕儀式上,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陸兆福說:“雖然二戰已經結束80年,但任何不尊重和平的行為,我們都必須堅決反對。”
6月20日,蒼鬆翠柏掩映下的“九·二〇”抗日英雄紀念碑庄嚴肅穆。
中國駐印尼大使館、駐棉蘭總領館在北蘇門答臘省丹絨摩拉哇鎮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向“九·二〇”抗日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
中國駐印尼大使王魯彤動情地說:“80年來,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願與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一道,為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而努力奮斗。”
命運與共
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支撐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開展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是為了告訴人們勿忘歷史、珍愛和平,是向全世界傳遞一個理念——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清明節前夕,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北郊,華僑義山公墓綠樹成蔭、飛鳥低鳴,這裡安葬著200余位菲律賓華僑抗日英烈。
就在祭掃的前一天,菲律賓華僑抗日紀念館工作人員接到一位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支隊戰士后裔的電話,委托她代為向紀念碑敬獻花籃,並對她說,在如今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下,隻有人們共同珍惜和平、互利合作、友好往來,才是對這些抗日英烈的最好告慰,更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最好紀念。
在俄羅斯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抗聯故事。
1941年,中國東北抗日聯軍在日本侵略者的合圍下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危急時刻,蘇聯軍民向抗聯將士敞開了懷抱。中國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蘇聯紅軍遠東方面軍第八十八獨立步兵旅)由此於1942年誕生,譜寫下一段中蘇人民守望相助、命運與共的佳話。
2025年8月28日,中國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英烈紀念設施竣工開園儀式在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隆重舉行。中國駐哈巴羅夫斯克總領事姜笑洋、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副州長梅利尼科夫及社會各界代表百余人出席,共同緬懷抗日先烈和中俄兩國遇難同胞。
“中國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是中俄兩國人民攜手抗擊法西斯主義的光輝象征。我們將持續守護雙方共同的歷史記憶,弘揚正確二戰史觀。”姜笑洋說。
據了解,目前在境外有中國人民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百余處,主要包括在緬甸、印度、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俄羅斯等國30余處,在港澳地區80余處。
“抗戰紀念設施是講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事實與貢獻、彰顯中國始終致力於踐行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我們將繼續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境外抗戰紀念設施,講好抗戰紀念設施故事,組織好祭掃紀念活動,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退役軍人事務部褒揚紀念司(國際合作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3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