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城市人情味從何而來(評論員觀察)

呂曉勛

2025年10月28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自駕出游,很怕車位“一位難求”。國慶假期,江蘇蘇州留園附近的金閶實驗小學校停車場免費對外開放。打電話詢問前往路線,接線員有問必答,還熱情地介紹周邊旅游情況。

  拖著行李游玩,容易束手束腳。浙江杭州西溪路608號公交換乘點提供超過160個寄存櫃,方便前往靈隱景區的游客換乘公交、寄存行李。

  主動替游客考慮、破解出行難題,兩件暖心小事,促人思考:城市的人情味從何而來?

  源於很“懂我”的體貼,願意把更多資源留給百姓。為確保游客吃得合口、放心,安徽黟縣、廣東順德等地的機關食堂,國慶假期開門迎客,營造賓至如歸的旅游環境。江蘇南京石榴新村,設計的新房涉及20個面積段、36種戶型,供原地回遷居民選擇,盡可能滿足差異化居住需求,曾經的“一線天”“握手樓”升級為現代化新小區。槽點、痛點變亮點的背后,是城市管理者將心比心的換位思考,將群眾“心上事”轉化為自身“上心事”的行動自覺。

  源於勤溝通的真誠,視市民的金點子為治理的智慧。群眾的事同群眾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參與。四川成都“開門治堵”,第二批治堵點位清單中,88個點位全部來自市民意見。上海普陀區多次開展“蘇河議事廳”大討論,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居民等各方代表集思廣益,與相關項目負責人直接對話,推動治理精細化措施落地。城市治理從來不是“政府獨奏”,而是需要各界共同參與的“社會交響”。當各方聲音被傾聽、智慧廣匯聚、期待有回應,治理便不再只是單向執行任務,而成了有互動的情感聯結。

  源於善統籌的務實,懂得如何將系統觀念貫穿於城市規劃、建設、治理全過程。“小區有車佔用了消防通道,系統及時發現並通知車主挪走”,河北雄安新區從一開始就做好“雲”上規劃,城市計算中心的100多個業務系統順暢運行,為市民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在規劃時就要打好提前量”,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地下管網預留足夠的接口和擴建空間,將智慧化監管系統應用到各條線路,以承載更大規模產業發展的未來需求。在頂層設計上注重系統集成、在落實執行中加強協同配合、在打磨細節時講求精益求精,為了一個目標形成合力,城市發展的“裡子”就會更厚實、“面子”就會愈亮麗。

  城市有人情味,發展彰顯大格局。一座敞開胸懷、展現溫情、不斷釋放善意的城市,其建設、發展也必定是見“物”更見“人”,具有更強的包容性、成長性。“指哪修哪,件件有回應”——最近廣東深圳網友“卷尺哥”因為專盯公共設施“小毛病”走紅網絡,而市政部門總是第一時間響應、迅速解決問題,充分展現了城市應有的治理速度、服務溫度。當每一個到訪於此、生活於此的人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懷,進而產生還想來、長久住的期待,這樣的城市便能集聚起更多人氣,擁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城市的人情味,就藏在能發現群眾皺眉、開顏的日常溝通裡,藏在把人民滿意作為根本標准的工作追求中。堅持以人為本,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取得更多帶有溫度的發展成就和治理成效,這是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動人之處。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8日 05 版)

(責編:彭靜、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