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攜手共繪亞太互聯互通藍圖

本報記者 馬 菲

2025年10月28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互聯互通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動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習近平主席曾用傳統中醫理論來描述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間提升互聯互通的重要性。多年來,中國致力於加強亞太地區全方位互聯互通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各方發展戰略對接,為打造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開拓動力源泉。

  為地區國家提供新機遇

  “實現亞太全方位互聯互通,就是要讓腳下之路、規則之路、心靈之路聯通太平洋兩岸的全體成員,打通融資貴、融資難的瓶頸,就是要加強公私伙伴關系建設,實現聯動式發展。”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雁棲湖畔舉行,習近平主席描繪亞太互聯互通前景,會議通過的《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2015—2025)》這一裡程碑式的文件,為區域互聯互通合作規劃了明確路線。

  多年來,亞太地區接續推進落實這一重要藍圖,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暢通人員、貨物、資金、數據安全有序流動,致力於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亞太互聯互通網絡,取得一系列積極成果。

  擘畫藍圖,更需實施藍圖。作為亞太互聯互通、聯動發展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中國以務實行動更加深入地參與區域合作進程。堅持高水平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主動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高標准經貿規則,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不斷升級……一系列舉措充分展現出中國促進全球互聯互通、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誠意與決心。

  亞太經合組織各經濟體發展目標和路徑不完全一致,但推動亞太地區互聯互通是共同的願望。秘魯國立聖馬科斯大學亞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諾表示,中國積極推動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建設,倡導的互聯互通、互利共贏、開放合作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轉型、數字經濟等領域為地區經濟體提供了新機遇。

  打通區域發展“大動脈”

  去年,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構建開放融通的亞太合作格局、培育綠色創新的亞太增長動能、樹牢普惠包容的亞太發展理念三點建議,引領亞太地區進一步凝聚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互聯互通的合力。

  在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陸兆福的辦公室裡,擺放著一個中國高鐵列車模型。“馬中兩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不僅極大帶動了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也促進區域互聯互通。”他表示,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合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共建國家提供發展機遇,助力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積極參與並推動亞太合作進程,也致力於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各方發展戰略對接,不僅為區域經濟發展疏通了經絡血脈,也為亞太互聯互通建設搭建更廣闊平台。中國和越南鐵路合作機制於今年正式啟動,雙方將實現標准軌鐵路全面聯通,進一步拓展區域互聯互通的大圖景﹔馬來西亞關丹港—中國北部灣港冷鏈精品航線正式開通,推動中馬雙向貨物流通更加便捷﹔在智利,中企運營的5號公路穿越智利最主要的車厘子產區,成為連接兩國貿易的“甜蜜之路”。

  積極開展政策協調、規則對接和機制創新,打破區域合作壁壘,讓互聯互通的規則之路日益通暢高效:在中越邊境憑祥友誼關口岸入境的貨車司機隻需“預先備案、自主採集、快速核驗”即可快速通關,單車查驗平均時間不超過15秒﹔通過粵港澳大灣區“一港通”監管模式,泰國的新鮮水果最快7個小時運抵廣州、30個小時運抵北京市場﹔基於亞太示范電子口岸網絡協調機制,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通過與各經濟體端對端的合規鏈接,優化數據通關流程,探索並搭建基於貿易、物流、貿易隨附單証及通關數據的跨境通關合規通道。

  積極推動民間交往和人文交流,拉緊亞太地區人民的心靈紐帶,讓互聯互通的民心之路日益堅實持久。中國全面放寬優化免簽政策,推出一系列便利外國人來華政策舉措,上半年免簽入境外國人達1364萬人次,同比增長53.9%。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設立中國文化中心,開展中國電影節、歡樂春節等活動,為亞太地區經濟合作夯實了民意根基。

  激活產供鏈合作新動能

  “要遵循經濟規律,堅持市場原則,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維護貨物服務生產和供應體系,打造便利、高效、安全的亞太產業鏈供應鏈”“要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構建更加緊密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要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通暢”……在亞太經合組織舞台上,習近平主席多次論述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對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用。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唯有堅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才會帶來共贏發展。亞太互聯互通網絡為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高效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中國將自身發展置於亞太區域合作的大局中,致力於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體系,為維護亞太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持續貢獻中國力量。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3.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8921家,同比增長16.2%。中國是亞太區域合作和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參與者,也是許多亞太經濟體的主要貿易伙伴和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節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帶來強勁的外貿“吸引力”和外資“拉動力”,推動構筑開放包容的亞太產業鏈供應鏈。

  今年7月,第三屆鏈博會在北京舉行。境外參展商佔比從上屆的32%上升到35%,一大批知名跨國公司首次登上鏈博會舞台,170多個境外團組前來觀展……鏈博會“朋友圈”不斷擴大、“國際范”更強更足,彰顯各國工商界人士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共同訴求。通過積極搭建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鏈博會等國際合作平台,中國推動“供應鏈”成為國際合作的“共贏鏈”。

  泰國開泰銀行業務發展專家蔡偉才表示,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拉緊與其他國家的經貿紐帶,形成高新技術投資、研發、產業化的良性循環。“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經貿環境下,中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令人鼓舞,將為各國帶來更加廣闊的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同各國更好實現共同發展、彼此成就。”

  “面對當前世界的不確定性,中國的穩定發展意味著信心與機遇。”馬來西亞絲路之友俱樂部主席黃振隆表示,無論是通過進口帶動區域出口,還是以開放姿態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綠色轉型、產業鏈協同發展,中國都已成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從勾畫全方位互聯互通藍圖到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國理念和行動正在織密跨越太平洋的聯通網絡,讓浩瀚的太平洋變為促進區域繁榮發展的通途。未來,中國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理念,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開放,積極開展亞太互聯互通項目合作,為亞太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8日 07 版)

(責編:彭靜、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