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成龍路街道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本報記者 李凱旋
2025年10月28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一大早,三五青年趕到共享健身房揮洒汗水,老人們則在一牆之隔的茶鋪悠閑飲茶。日漸高懸,政務大廳的辦事櫃台前也熱鬧起來……在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成龍路街道,一座R29社區生活空間為周邊10余萬居民支撐起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聚攏十足煙火氣。
幾年前,周邊可不似這般熱鬧。R29商業中心一期在2017年就已開街運營,但由於業態單一等,無法滿足居民需求,經營逐漸陷入低迷。
若在商圈嵌入式打造社區綜合服務空間,建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不僅便民益民,還能盤活商業。2022年,成龍路街道與商業中心業主企業成都市興東置業有限公司打算合作破局。
項目啟動前,成龍路街道民生服務辦公室負責人李旭心裡卻有些不太踏實。“從零開始打造綜合服務空間,這在咱們街道是第一次。”李旭從事基層服務工作多年,對這類項目的建設、運營缺乏經驗,隻好邊干邊學,“要想建好幸福圈,咱得邁出‘舒適圈’。”
新空間要“裝進”什麼功能?李旭和同事們沒有急於下定論。成龍路街道中高端商住小區與安置保障小區交織,不同人群對便民服務的需求不盡相同。照抄其他地區的案例,或僅憑經驗設計,可能會與居民需求錯位。
R29商業中心位於糧豐社區轄內,社區干部全員出動調查居民需求。“發問卷,開壩壩會,入戶服務時也要問兩句。”糧豐社區居委會委員萬佳忙活了幾個月,筆記本記得密密麻麻。居民期待很高,社區干部們收集到上萬條意見建議。
“小區公共空間有限,想要個唱歌跳舞的地兒。”“健身房很重要,最好價格實惠些。”“能不能開家社區食堂?”……街道、社區將居民需求整理成專題報告,提交給了業主企業。
沒想到與企業一起制定方案時,遇到了問題。“平常我負責社區文體活動,很少與企業打交道。”萬佳坦言,干部習慣優先考慮業態的公益性,企業則更重視商業運行,分歧不少。
打破溝通壁壘,也是邁出“舒適圈”的重要一步,街道決定以黨建聯建破冰。成龍路街道黨工委聯合糧豐社區黨委、興東置業有限公司黨組織成立了創意山樓宇綜合黨委,利用“三會一課”等契機增進彼此了解。“黨建活動上,大家總能打開話匣子。”萬佳說,政企雙方也確立了聯席溝通制度,專門解決項目遇到的難點堵點。
確定位置,規劃空間,回應民聲的各個便民業態即將進場。街道原本希望社區接下空間的運營,但與業主企業細致評估成本后決定放棄,改由第三方公司運營﹔建筑裝潢設計等事務本是企業的長項,政府便放心交棒,做好服務工作。
“業主企業引入的商戶,我們都要嚴格把關。”品牌口碑如何?價格是否優惠?“商業味兒”會不會過重?這些問題,李旭和同事都逐項審視,不合要求的堅決排除。“不管經手啥工作,便民利民的‘硬杠杠’不能變。”李旭笑著說。
2022年6月,R29社區生活空間正式開門服務。社區食堂、社區茶咖、24小時共享健身房等便民商業服務主打低價優質﹔老年活動中心、社區自習室、路演劇場等空間則免費開放。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也嵌入其中,可提供民政、勞動保障等11大類212項便民服務。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成形了。
中午時分,R29社區智惠食堂裡排起長隊。一葷一素套餐價格適中,可選的菜品有20多種,老年人與新就業群體還能享受折扣……成龍路街道之外的許多市民也紛紛前來就餐。目前社區生活空間內的商戶經營狀況良好。
“如果隻靠政府扶持托底,公益性質的便民生活圈很難一直紅火。”李旭和同事們不敢鬆懈,把工作重點轉移到“自我造血”上。干部與業主企業合作建成商家准入退出和居民評價機制,意見投訴第一時間處理,好口碑令R29社區生活空間的人氣越來越旺。“商業成熟運轉后,租金收益又可用於空間的設施更新,實現了良性循環。”李旭說。
一路摸著石頭過河,萬佳覺得自己的思路也被打開,腦子裡蹦出不少新點子。以社區生活空間為中心,糧豐社區打造外賣送餐員群體友好街區,萬佳積極為騎手們解決休憩難、進小區難、充電難等問題﹔騎手們則加入志願服務隊,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從前覺得社區干部只能和家長裡短打交道,很瑣碎,缺乏成就感。”萬佳感慨,“邁出‘舒適圈’,我們才更接地氣,展現更大作為。”
如今,R29社區生活空間已累計服務居民超60萬人次,街區整體出租率也從60%提升至80%。循著“政府主導規劃、居民需求牽引、企業資源聯營”的思路,成龍路街道把成功經驗復制到周邊社區,制定了“15分鐘社區幸福生活圈”試點建設方案,持續推動幸福圈不斷擴大、延展。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8日 1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