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中國品牌,邁出高質量發展新步伐(中國品牌 中國故事)

本報記者 劉溫馨

2025年10月28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更多叫得響的品牌”“加快建設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

  今年9月,2025中國企業500強發布,入圍門檻實現23連升,千億規模企業從2020年的222家增加至2024年的267家,15家企業的營業收入超過萬億元。透過這份榜單,可以看到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發展態勢向好向優,創新動能更加強勁,正不斷邁出高質量發展新步伐。

  創新驅動

  鑄就品牌實力

  創新是第一動力、源頭活水。深耕科技創新、打造品牌標杆,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追求。

  加強研發,突破關鍵技術。

  今年初,“能儲一號”全球首座300兆瓦壓氣儲能示范工程全容量並網發電,為系統解決大規模新能源波動性、間歇性、隨機性的難題提供了方案。“項目創造了單機功率、儲能規模和轉換效率3項世界紀錄,實現了關鍵裝備和深地空間利用產品100%國產化。”中國能建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倪真說。

  8條跑道,可模擬9000種道路突發狀況﹔高速攝影機,能將碰撞發生后0.1秒的變化分解為400幀﹔均價數百萬元的傳感器假人,可記錄撞擊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走進長城汽車安全試驗室,牽引系統支持最高120公裡/小時測試車速,打破了國際壟斷。

  “實驗室在牽引系統、剛性避障、測試台車等關鍵設備上實現了獨立自研,是全球主機廠首個具備主被動結合測試能力的自研試驗室。”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

  協同攻關,打造重大裝備。

  “華龍一號”“玲龍一號”“中國環流三號”“國鈾一號”“和氣一號”……一個個響當當的大國重器,彰顯著中核集團核科技創新實力。中核集團已向8個國家出口7台核電機組、8台核科研設施,業務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C919大飛機翱翔藍天,長征七號運載天舟九號完成太空物資“閃送”,“滄淵號”超大直徑盾構機不斷刷新工程掘進紀錄,大洋鑽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上天入地、鑽山探海,“中國名片”頻頻上新,實力與日俱增。

  數轉智改,增強發展動能。

  汽車焊裝環節,進口設備備件周期長、成本高的難題由來已久。京東工業依托“太璞”數實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從現場工況摸底、產品實物掃描測繪入手,30天內完成樣品與試樣,實現國產替代,已與國內多家車企合作。

  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驅動新質生產力在千行百業加快發展。中交集團打造“藍翼”大模型,推出工程勘測數字平台“行天下”,實現“測量—勘察—設計”數據無縫雙向流轉。百度每年把超20%的營收投入研發,構建起從芯片、框架到模型以及應用的人工智能技術體系,百度智能雲客戶覆蓋超65%的央企、100%的系統重要性銀行、95%的主流車企、50%以上的游戲廠商。中國移動以數智技術驅動安全創新,努力為10億用戶、3億家庭提供全天候網絡安全防護。

  深耕細作

  提升品牌價值

  質量事關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注重強化產品內涵、提升品牌價值,許多國貨“潮品”備受青睞。

  品質更優,品牌競爭力不斷增強——

  堅實的品質保障,為品牌發展筑牢根基。在深加工領域,伊利突破乳鐵蛋白、脫鹽乳清等關鍵原料技術難題,充分釋放牛奶的營養價值,原奶蛋白質、脂肪、體細胞、菌落總數等指標總體水平優於歐盟標准,已連續6年穩居“全球最具價值乳品品牌10強”榜首。

  康師傅依托逾600項專利,推出零油炸健康面品以及無糖茶系列,以科技賦能產品創新。拼多多從產品、營銷、供應鏈等方面,推動產業頭部商家轉型,過去一年平台優質產品庫存單位數同比增長超五成。

  扎根本土,品牌美譽度持續提高——

  從原料創新到產品高效配方,谷雨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中國人膚質基礎研究,探索國貨護膚品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已推出極光甘草等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原料。

  揚子江藥業集團在堅持為百姓制好藥的同時,全面布局大健康產業。從單一制藥到多元深耕,從經典制劑到養生熱品,從一個品種到一方產業……50余年的傳承、沉澱,助力企業不斷推出優質產品和服務。

  加速出海,品牌影響力實現躍升——

  古老的釀造工藝也能煥發新活力。近年來,西鳳酒不僅將產品銷往26個國家和地區,還開展一系列“絲路美酒”主題活動,帶著秦腔、華陰老腔等傳統藝術表演一同“走出去”。

  連續21年入選世界品牌實驗室“世界品牌500強”,2024年全球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3%,全球員工數超13萬名……海爾集團聚焦實業,圍繞用戶需求精准創新。今年3月海爾在國內發布的懶人三筒洗衣機現已銷往東南亞市場,憑借實用功能與智能化體驗獲得認可。

  實力更強、名聲更響,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揚帆全球市場:國家電投集團積極參與高水平能源國際合作,境外權益裝機1211萬千瓦,清潔能源佔比74%﹔海信集團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手段應用,海外自主品牌佔比達85.6%,連續9年穩居中國全球化品牌10強﹔安踏在新科技面料及科技專利上不斷實現突破,成為國際奧委會官方體育服裝供應商。

  積極作為

  傳遞品牌溫度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回饋社會期待,是品牌建設的內在要求和應有之義,更是品牌贏得尊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道。

  逐綠而行,擦亮品牌高質量發展底色。

  深挖資源優勢,做強特色品牌。湖北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以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主體,整合周邊田園風光、農墾文化資源,打造出“遺址探秘+農耕體驗+康養度假”的特色旅游線路。

  前門草廠居住體驗院落改造項目是北京最大的胡同整體改造片區項目之一。中國建設銀行創新綠色建筑預評價試點機制,為項目提供信貸政策差別化支持保障,進一步降低了綠色建筑融資成本,助力“雙碳”轉型。

  以人為本,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網上購票、線上選點、就近乘車、動態可視”,滴滴聯合多家大中小型客運企業打造升級版站點大巴,將傳統的“人到站”單一運送模式變為“多點串聯”,大大節省了用戶的等待時間和出行成本。該大巴在22個省份運行上線,還開通了助老、醫療、通勤、旅游、校園等多元化線路。

  為有效緩解農村地區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郵儲銀行天津分行梳理全域特色農業產業,研發推出民宿貸、肉牛貸、水產養殖貸等特色金融產品,去年以來累計投放涉農貸款近79億元。

  中國人壽累計為930多萬青海群眾提供保險保障,中國農業銀行四川分行為350余戶種植養殖大戶提供惠農貸款1.45億元,交通銀行推出家居貸、青年安居貸、金惠租賃貸等一系列惠民產品,微眾銀行為聽障用戶配備專職手語團隊,不斷拓展無障礙金融服務邊界。不少金融品牌主動服務,更好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履行責任,將回饋社會融入品牌發展使命。

  助力“好房子”建設。中建集團開發信息化管理平台,確保房屋建造每一個環節可追溯、可評估、可提升,讓“好房子”不僅設計得好,更能服務得好。保利發展控股完善多維度竣工、交付風險防范機制,以節點前置、業主開放、強化監督等方式,全力保障高品質交付。

  服務雄安新區發展。為保障疏解單位順利落地,中綠雄安投資有限公司累計開展政策宣講、需求調研近300場次,為疏解單位量身定制安居方案,簽約綠色智能安居示范項目,滿足3000余名疏解職工的住房需求,助力保障人才“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十年樹企業,百年樹品牌。持續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中國品牌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持續綻放光彩。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8日 02 版)

(責編:唐宋、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