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亞楠
2025年10月28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
——摘自《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
送走客人,農家院經營者李國年把餐桌下的小垃圾桶湊在一起,開始分揀:塑料瓶、硬紙盒等,挑出來放門口,供保潔員回收,其余垃圾干濕分離,倒入門外的分類垃圾桶。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包家店村,垃圾曾是村民的“心頭堵”。“前些年,村裡隻有一個大垃圾箱,不少人嫌走過去麻煩,垃圾就隨便丟在路邊。”李國年說。
最近兩三年,村裡變了樣:家家戶戶的門前,都設置了分類垃圾桶,村民樊冬梅擔任保潔員,挨家挨戶清運垃圾,能回收的,送到廢品收購站﹔不能回收的,送到村裡的微型垃圾處理站。
運營微型垃圾處理站並聘用樊冬梅的,是一家外來企業。2022年,昌吉州人大代表在調研之后,建議政府創新垃圾處理方式。經過討論,包家店村被選為試點。很快,企業進村,建起垃圾處理站。“之前,村裡的垃圾要運到縣裡處理,村集體每年要交20萬元清運費。”包家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馬建華說,“現在,垃圾在村裡就地處理,每年只要交13萬元。”
新的垃圾處理模式,從“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變為“戶分類、村收集、村處理”,實現了“垃圾不出村”,既減少了中轉環節和人工費用,也避免了運輸過程中垃圾滲漏等二次污染。
此外,垃圾處理站採用低溫磁化裂解技術,將主爐溫度控制在300攝氏度以下,避免二噁英產生﹔垃圾經由油水分離、氣體催化淨化等模塊處理,排放的煙氣指標符合國家標准。
硬件上的健全完善,帶來了理念上的更新進步。“亂丟垃圾的現象大大減少。”馬建華說,“村裡有專人定期檢查片區環境,做得好的話,村民能獲得積分,年底可以兌換生活用品。”
“十四五”以來,瑪納斯縣11個鄉鎮都已建立起生活垃圾收運體系。今年,瑪納斯縣投資1800萬元,在5個村實施農村糞污一體化項目,新建污水處理終端、調節池、化糞池4座。
修繕房屋、扎起圍牆、增設路燈,泥巴路改成柏油路,村民、游客常沿著村道散步……包家店村的生活,更加舒適、愜意。“沒有怪味兒飄到我這農家院,客人吃著舒心,生意也更紅火了。”李國年說,這兩年顧客明顯增多,一年能掙七八萬元。
“下一個5年,村裡將繼續加強人居環境整治。”馬建華說,垃圾處理站產出的磁化灰,可以加工成園林綠化肥或道路吸水磚等,“目前考慮建一座加工廠,進一步實現生活垃圾的資源化處理。”
本期統籌:張雪妍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8日 04 版)
| 相關專題 |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