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全勤生”對話“新面孔”

與進博同行,與中國消費者面對面

本報記者 吳 凱 張安宇 梁曉健

2025年11月10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對話嘉賓:

  張  蕾  拜耳中國及東北亞區傳播副總裁

  斯蒂芬·達令  小小傘品牌創始人

  

  本屆進博會,170家企業和27家機構第八年參展,成為展會的“全勤生”。同時,本屆進博會參展企業較上屆新增600多家,其中不乏第一次參展的“新面孔”。記者邀請到連續8年參展的德國生命科學企業拜耳和首次參展的新西蘭兒童營養品牌小小傘相關負責人,請他們分享對於進博會以及中國市場的看法與期待。

  記者:作為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常辦常新、越辦越好,您如何看待進博會這一平台?

  張蕾:進博會給企業提供了將展品變為商品、從展商變為投資商的機會。我剛開始參展的時候,跨國企業更多是把全球的創新成果帶到中國。隨著進博會的舉辦,跨國企業有更多機會了解中國市場、接觸中國的消費者和客戶,和中國合作伙伴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實現共創共享。

  斯蒂芬·達令:我們很早就知道進博會這一平台,考慮到今年公司業務足夠成熟,我們才選擇主動參加。通過進博會,我們找到了不少發展的機遇,也遇到了許多與我們同頻共振的伙伴,他們向我們分享了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讓我們很受啟發。

  記者:通過實地參與進博會,您有哪些感受與收獲?

  張蕾:8年來,我們見証了進博會越辦越大、越辦越好,參展商品的種類、復雜程度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借助進博會強大的溢出效應,我們有機會接觸到眾多合作伙伴,並進行開放式合作和創新,推出更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斯蒂芬·達令:進博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直接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我們嘗試將品牌的理念講給消費者,也向消費者學習該怎樣去生產、推出商品,這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展會結束后,我們會系統討論意見與反饋,更好地將公司的產品推廣出去。

  記者: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化,全球發展挑戰與機遇並存。您如何看待跨國企業在華的發展與機遇?

  張蕾:從創新和市場的角度,中國無疑是拜耳在全球重要的戰略支柱。不久后,我們將在北京亦庄正式投入運營開放創新中心。我們希望將更多合作伙伴納入創新生態體系中,把更多的創新前沿成果轉化成產品,服務更多中國客戶。未來,我們願意持續投資中國,利用好中國創新引擎的力量,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斯蒂芬·達令: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並且向外國企業敞開大門。我們要更快更好地深耕中國市場,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來自新西蘭的高品質商品。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0日 10 版)

(責編:王瀟瀟、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