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銘記歷史,夯實和平與團結的基石(國際論壇)

索尼婭·布雷斯勒

2025年11月17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歷史不應隻停留在教材文字或紀念儀式之中,而應成為激勵后人前行的不竭精神力量。和平從來不是一勞永逸的成果,而是一項需要持續建構的事業

  

  不久前,我在法國巴黎主持了“中法對話:珍愛和平”研討會。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法中關系開啟“新甲子”和歐中建交50周年的特殊時刻。我們有必要重申一個朴素而深刻的真理:歷史記憶不僅屬於史學研究,更奠定了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團結精神與和平理念的根基。銘記歷史,正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毅然挺身抵御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民族犧牲。超過3500萬人傷亡,大量城市化為廢墟,社會遭受深重創傷。中國軍民的英勇抵抗,牽制了日軍大量兵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贏得最后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敘事中,承認中國的歷史地位,不僅是對無數受難者與抗爭者的公正評價,更是為了提醒世人:最終的勝利是各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晶。

  銘記歷史,也是為了警惕錯誤、防范危險。歷史早已証明,遺忘往往滋生極端主義,也會釀成新的悲劇。哲學家喬治·桑塔亞納曾警示:忘記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當今世界,分裂言論增多,冷戰思維回潮,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銘記二戰的慘痛教訓。“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一切有良知、愛好和平的人們都應該行動起來,共同制止戰爭、維護和平”,習近平主席的這些重要論述,是關乎人類共同未來的鄭重告誡。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催生了聯合國,建立了當代國際秩序,彰顯了世界各國人民不再讓悲劇重演的共同意志。作為二戰主要戰勝國和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中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是歷史正義的體現,是對中國巨大犧牲和貢獻的認可。今天,我們必須不斷喚醒這段歷史記憶,以鞏固多邊主義的價值共識。70年前,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以求同存異的廣闊胸懷,促成會議圓滿閉幕,極大豐富了國際關系內涵。中方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終成為萬隆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依然具有深刻現實意義。

  歷史不應隻停留在教材文字或紀念儀式之中,而應成為激勵后人前行的不竭精神力量。青年一代是歷史記憶的傳承者,讓歷史記憶薪火相傳,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正因如此,法中兩國和更廣泛的歐亞地區日益重視通過博物館建設、學術交流、校際互訪等多種形式加強歷史記憶教育。這些努力正匯聚成跨越國界的精神紐帶,讓青年一代深刻認識到: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是無數前輩用生命與犧牲換來的成果﹔他們的未來,建立在全人類共同的歷史之上。

  和平從來不是一勞永逸的成果,而是一項需要持續建構的事業。承認中國在二戰中的歷史地位,是為了向戰爭受害者致以崇高敬意,也是為了推動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當歷史成為人類共同的、真誠的記憶,它便成為超越國界的語言,提醒我們:即便存在差異,各國人民仍能團結一致,共同戰勝野蠻、捍衛和平。

  (作者為法國中國問題專家、絲綢之路出版社創始人)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7日 03 版)

(責編:唐宋、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