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08:25 来源:学习时报
陈日新(1932——2007年),曾任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山西省大同矿务局局长,朔州市政协主席。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陈日新“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中外合作“平朔模式”的创造者。陈日新受命于改革开放之初,在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开发建设中,积极探索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模式,为我国大规模引进外资、合作创办企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先行者与开拓者。
发扬“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亲自策划并直接促成我国的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该项目开“引进外资、引进装备、引进管理、引进技术”之先河,是中美双方“和衷共济、开发矿业”的友好开端,被称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在着手组织协调合作开发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时,时任大同矿务局局长的陈日新成为第一人选。他勇挑重担,立刻表态:“不用等明天,我愿意到平朔去!”
在前期安太堡露天煤矿建设中,对外谈判进展缓慢,由于合作合同未能及时签字,项目批不下来,一直不能贷款,导致许多工作无法开展。当时国内对引入外资开发煤矿还有着“办这号企业是姓‘社’还是姓‘资’”等议论,陈日新鼓励大家“平朔项目不会下马,因为党的开放政策不会改变,外国人真的不干,我们自己干,也非干成不可!”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陈日新积极争取,国家计委分两次批给平朔项目5000万元,突破贷款无门困境,露天煤矿的建设稳步推进。
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露天煤矿面临着来自体制上、思想上、管理上以及文化上的各方面挑战。陈日新顶住质疑与压力,推动又好又快建设平朔项目。陈日新首创“全面起步、总体推进”的建设理念,提出“两大块、六条线、五同步”战略决策,力求总体最佳速度。把工业区和生活区划成两大块,分铁路、公路、水路、电路、通信网路、征地拆迁和汉墓发掘六条战线;在工业区建设的同时开始生活区建设,矿山建设和铁路建设同时进行,配套工程同主体工程一起完成等。1987年,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安太堡煤矿建成,其从动工到投产仅用26个月,工期仅为国内同类项目的四分之一,开创了中外合作经营的“平朔模式”,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合作创办企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坚守“以我为主、开放合作”的底线思维。在平朔露天煤矿建设初期,陈日新带领平朔人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精诚合作,创造出高效率、高科技、高效益、快节奏的“平朔模式”,彻底颠覆传统煤矿管理模式。他打破“大而全”的编制思维,将年产1533万吨的煤矿定员压缩至4500人,机关干部仅140人,而同等规模井工矿需8万人,效率提升近20倍。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他对“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的彻底颠覆,积极推行用工制度改革,大量采用合同工,建立劳务公司与培训中心,成为全国煤矿现代化管理的典范。在此过程中,中方始终尊重外方管理权(如联合管理委员会机制),建立“双轨制”沟通机制,完成了中外合作治理机制的首创。一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创新,平朔用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30年的技术跨越,推动中国露天采矿技术跻身国际第一梯队;另一方面,建立风险对冲机制,在外资合作期即预留“双轨制”预案,如设备采购合同中强制要求技术转让条款,为后续自主化铺路。
1991年,外资撤离安太堡露天煤矿。为克服中外合作企业“依附性风险”,陈日新在实践中推动技术自主化和管理本土化。陈日新成立“配件国产化办公室”,自主研发关键设备配件,推动采矿设备维护本土化,破解“卡脖子”难题,3年内实现80%配件国产化,节约成本60%。例如,面对416台(套)超大型进口设备,他率队自主完成接运组装,节约2000万元费用,并培养146名技术骨干。在洗选工艺、采矿流程中逐步实现技术替代,减少对外依赖,保障生产连续性。他力排众议投资2.3亿元建设洗煤厂,将煤炭的硫分从2.4%降至0.8%,使平朔煤重新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的指导思想。在中外合作经营的特殊背景下,陈日新创造性地摸索出一套中外合资企业下党务工作的新方法,通过党建实现“合作不依附”的治理平衡,使安太堡露天煤矿从合作经营初期开始,始终没有脱离党的领导。坚持“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实现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与合资公司合署办公,通过党建引领确保中方权益。例如,党委书记同时担任总经理,既参与外方主导的联合管理委员会、维护了合作框架,又在重大事项中行使中方决策权。凭借工会组织在合作企业中的特殊地位,由党务干部兼任工会职务,使党的活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和党员、群众的思想贴得更紧。
外资撤离后,陈日新提出“党建强基、创新突围”的战略,将党组织转化为技术自主化和管理重构的核心引擎,推行“党委前置决策+经理层执行”的治理结构,将原联管会职能纳入党委常委会,重大决策需经党委全会审议。将党建要求嵌入“设备包机制”“成本倒逼法”“安全零容忍”等管理创新中。例如,党委将安全管理纳入“党员积分制”,党员因安全事故扣分直接影响晋升,使全员安全意识大幅提升,事故率较外资撤离时下降80%。
在合作企业的特殊环境中,陈日新作为党委书记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过硬的党性修养树立起党员干部的标杆,成为平朔人心中“行走的纪律准则”。在负责上亿元设备采购时,他制定“三不原则”:不单独见外商、不接受礼品、不搞私下宴请。这种铁腕作风使平朔在中外合作期间保持“零腐败”。在工作中陈日新处处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安太堡矿建设关键期,他常驻工地现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外资撤离后的设备国产化攻坚阶段,他亲自带队拆解进口电铲,连续72小时不离车间,以行动诠释“干部不上前线,改革就是空谈”。在生活中,陈日新事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拒用公车私行,家人不得入住自建宾馆,保持节俭朴素的个人习惯,树立了“廉洁奉公、忠诚担当”的典范。(吕品)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