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佳祺
2025年11月28日08: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在食用菌产业园体验菌菇自动化采收流程;在易地搬迁安置区见证文化赋能乡村发展……来中国考察学习的14天,文莱农业动力学国际公司总经理阿卜德·马利克收获满满。“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和中方开展更多有价值的合作。”阿卜德·马利克说。
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承办的中国—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农村发展(智慧农渔业)研修班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东盟国家的27名学员就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情况、全球农业发展趋势、农业科技革命进展等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并前往广西河池市、崇左市实地调研农文旅融合、桑蚕养殖等产业项目,赴贵州考察航天智慧农业应用情况,交流乡村全面振兴经验。
在崇左市江州区的广西华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蔗渣、蔗叶等经处理后,成为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栽培基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推动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金针菇采收包装车间,机械臂自动采收、切根,人工称重、分级,包装好后放入自动运输带,整个过程洁净高效。“亲眼看到高标准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让我更加确信了中国菌菇的质量。”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官员金·索万尼对记者表示,“中国的智慧农业技术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我对未来两国农业领域的合作充满期待。”
近年来,河池市南丹县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通过“非遗+文旅”“节庆+文旅”以及跨省协作等举措,打造多个4A级旅游景区,当地不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瑶望天下景区位于当地瑶族支系——白裤瑶民众聚居的易地搬迁安置区,将白裤瑶民俗风情、美食、非遗活动展示等融合为一体,每年吸引游客约40万人次,创造收入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带动3000余名群众稳定就业实现增收。
“南丹的考察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印度尼西亚农业部跨区域合作团队技术政策分析师安格拉尼·阿尼萨·努尔哈尤说,印尼乡村也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可以挖掘,可以认真借鉴中国经验,让文化为乡村发展赋能。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8日 02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